俄罗斯《消息报》最近报道股票配资网,俄罗斯海军唯一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可能面临被出售为废旧金属的命运。高昂的维修成本使得这艘航母似乎已无法避免这一命运,成为俄军海上力量衰退的象征。俄罗斯海军的困境促使俄科学院军事专家伊利亚·克拉姆尼克建议直接采购中国的歼-35隐身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而不是继续无望地修复航母。这一提议在某种程度上反转了以往的格局,中国长期以来是俄罗斯武器的购买方,而如今似乎轮到了俄罗斯反向购买中国装备。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的军工系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军队在战场上的短板愈发显现。例如,现役苏-57战机数量不足20架,在应对乌克兰无人机攻击时,俄罗斯不得不使用“匕首”导弹来拦截速度仅为300公里每小时的螺旋桨式无人机。此外,俄军导弹储备也面临短缺问题,弹道导弹库存从580枚急剧下降至300枚,迫使俄军依赖从朝鲜采购的KN-23导弹来补充火力。尽管俄罗斯导弹生产线已经提高产量,但依然无法满足战时需求。
更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军工业在高端装备领域存在断层。在2023年7月16日的俄乌联合军演中,俄罗斯展示的最先进装备仍然是米-24直升机和电子战系统,而第五代战机并未亮相。这一幕揭示了俄军技术发展的断档,成为俄罗斯军工困境的一个象征。
尽管有军事专家提议采购中国的歼-35战机,但在实际操作层面面临巨大困难。俄罗斯和中国在武器系统上的兼容性问题尤为突出,比如是否采用俄罗斯的发动机还是使用中国的原装发动机,以及现有的雷达系统是否能够与歼-35的先进航电系统兼容等技术问题。此外,俄罗斯军方的心理障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曾经领先世界的俄罗斯军工体系如今面临着技术落后的现实,要让俄罗斯人接受这一点几乎是不可接受的。
然而,中国的歼-35战机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展现了中国强大的航空制造能力。至少五架歼-35在生产线同步装配,显示出中国在航空领域的高效制造速度。作为第五代隐身战机,歼-35的最大起飞重量为30.8吨,作战半径超过1300公里,能够搭载8吨的弹药,最高飞行速度可达1.8马赫。它配备了先进的氮化镓T/R组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50公里,并具备全方位的战场感知能力。如果与美军F-35C相比,歼-35在一些关键性能上已经实现了超越,双发动机设计使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冗余性。
未来,歼-35换装涡扇-19发动机后,将获得更大的推力、更长的航程和更高的速度,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空战中的竞争力。试飞员描述该机“如火箭般窜升”,即使在高海拔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美国“军事观察网站”也对歼-35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在技术性能上超越了西方的F-35,且中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同时量产两种第五代战机的国家。歼-35的雷达散射截面仅为0.0008平方米,比F-35的0.001平方米还要小,其信号踪迹如同蚊虫一般微弱。
歼-35的机腹弹舱设计可容纳6枚特制PL-15X空空导弹,这款导弹采用双脉冲发动机,末端二次加速的设计使得其射程和突防能力远超西方现有的导弹系统。中国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已经在数字化生产线的帮助下,以每年50架的速度量产歼-35,单机生产周期缩短至三个月,这种生产效率刷新了全球航空制造的传统逻辑。
巴基斯坦已经正式宣布采购40架歼-35,并且首批战机预计将在年底交付。这一切进展在美国国会和五角大楼引起了高度关注。尽管俄罗斯过去一直充当中国军事装备的“导师”,这一转变无疑体现了战略思维的重大变化。部分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国的歼-35战机在某些方面仍无法与西方的顶级战机抗衡,但中国成熟的制造能力和量产能力让这一选择显得更为务实。
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俄罗斯是否能够放下身段,拥抱中国的先进技术,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空中力量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永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